Game Design, Art and Concepts
Game Design: Art and Concepts
今天截至目前完成了GameDesign的第一周作业,等会提交一下,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将概念做成demo(纸质版),感觉确实不错,之前那灵光一现确实有点啥都不算了,准备把另一门课学完之后就开始开发上GameDesign时的Idea。



不得不说这种有限制的创意确实更容易具象,不然太天马行空了,反而难做,怪不得老师说可以先找一个主题。
不过DeepSeek给我的这几条建议确实不错,很受用。
- 警惕“知识松鼠症”:用“30分钟试学”过滤伪兴趣:任何新领域先投入半小时,确认是否值得进入主题周/月。
- 设置硬性输出指标:每个周期必须产出可展示成果(视频/文章/原型),避免陷入“好像学了很多但说不出”的状态。
- 保留20%弹性时间:每周留出1天处理未完成内容或突发兴趣(如临时想研究瑞典流行音乐)。
Story
收获比较多的就是Story这部分,因为我之前就不怎么care游戏的故事性,课里说游戏的故事脉络主要有三种呈现思路。
- Writer-Driven:主要是完全由作者控制走向。
- Writer-Led:相比Driven主要是作者不再强制控制故事,而是通过一些手段悄悄引导玩家,比如通过鬼怪的声音(如果没有声音,应该可以算做是Driven)诱导玩家远离某个方向。
- Player-Led:这个的话就是相当于开放世界了,做起来就比较麻烦了。
要想测试游戏的故事怎么样,还是得让玩家来玩,观察玩家的选择从而完善它,毕竟玩家就是喜欢反叛,总是会做出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Player Character
关于如何实现人物弧光,核心就是不停的使用(塑造)那么一两个人物,让他们不断的露面,不断的展现他们的不同面,比如一个昔日的朋友变成了邪恶Boss,通过故事描述他的黑化过程,多角度的呈现,才能让这个人物更加真实,让Player产生共情。
What is fun
这是采访里的一段:I’ve spent many sleepless months lying awake, analyzing what is fun and what makes something fun. Why is something fun? That’s how I came to this whole conflict tension resolution loop. It’s certainly not an original thought, but I think that’s fun. I think the build up of tension and then the release of that tension creates pleasure. I don’t know why, or the science behind it, but taking apart these things is super fun and what it’s all about.
对于一个非严肃游戏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fun,还得站在Player的角度上实现fun。
电子游戏的故事与叙事开发
故事梗概要点
- 我们在哪里;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?
- 我们在故事中跟随谁(主角),为什么是他?
- 谁或什么力量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立?
- 这些人物想要达到什么目的;他们的利害关系是什么?
- 随之而来的冲突是什么?
- 行动是如何升级的;事情是如何变得更加紧张的?
- 最后的危机是什么?
- 事情如何解决和收尾?
角色简介
- 他/她是谁? 他们是主要角色还是次要角色 ?
- 他们长什么样?他们穿着什么或携带什么?
- 他们的性格如何,这种性格如何帮助他们完成游戏 故事中的角色 ?
- 他们与游戏中其他角色的关系如何?
- 他们有哪些优点和缺点,这些优点和缺点会如何影响游戏故事?
- 该角色的激励目标是什么?
场景描述
- 我们在哪里?
- 这个地方与游戏故事有什么关系?
- 这个地方与角色有什么关系?
- 我们从哪里来,这个地方通向哪里?
- 这个场景是什么样子的?
说白了就是不管什么,都要一直追问Why,刨根问题,理解自己的思路。
创意表
- 游戏目标构思表–游戏中英雄的追求
- 主人公构思表–主人公对其目标的感受,发展更广泛的角色目标
- 反面角色构思表–反面角色的目标和动机
- 场景和关卡构思表–故事发生的场景和环境。
游戏设计文档(GDD)
核心问题解答(GDD必备)
• 游戏类型:需明确界定(如科幻生存恐怖类)
• 玩法类型:需具体说明(如开放世界RPG+回合制策略)
• 故事主线:需提炼核心叙事框架(如”平凡少年觉醒异能,在末日废土寻找人类最后庇护所”)
• 角色亮点:突出角色独特性(如”双人格AI同伴系统,道德选择将永久改变角色行为逻辑”)
• 玩法吸引力:需说明创新机制(如”动态环境系统:玩家的每个决策都将重塑游戏世界生态”)
• 玩家粘性设计:需阐释长期目标系统(如”赛季制天赋树+玩家共建的星际殖民地发展体系”)
• 持续吸引力:应规划内容更新策略(如”模块化剧情扩展+玩家创意工坊支持”)
推介演示关键要素
• 竞品分析:需建立三维对比矩阵(核心玩法/叙事创新/技术实现)
• 差异化优势:突出技术突破点(如”自主研发的物理引擎支持百万级粒子实时交互”)
• 团队构成:强调互补性专长(如”成员包含前暴雪首席关卡设计师+MIT AI实验室研究员”)
• 核心竞争力:展示过往成就关联性(如”团队曾获IGF最佳叙事奖,累计开发经验超50人年”)
市场分析方法论
- 历史数据分析:
• 头部产品玩家留存率趋势
• 各品类日均游戏时长分布
• Steam年度新品类型占比 - 产品定位策略:
• 采用”经典+”公式(例:”16-bit像素风银河城玩法,融合roguelike卡牌构筑”)
• 建立适龄分级系统(ESRB/PEGI标准本地化适配) - 趋势捕捉方法:
• 建立关键词云监控(Reddit/Resetera/贴吧热词抓取)
• 开展AB测试式原型开发(每月发布可玩概念验证版本)
开发阶段管理
• 预研阶段(6-12周):
• 创建动态设计文档(Notion+Jira双向集成)
• 开展跨媒介灵感采集(电影/漫画/装置艺术解构)
• 生产阶段(敏捷开发):
• 实施模块化开发流程(美术资源分级LOD系统)
• 建立双向反馈机制(每日站立会+双周冲刺评审)
• 后期制作(QA优化):
• 构建玩家分群测试矩阵(硬核/休闲/速通玩家分类收集)
• 实施数据驱动调优(热力图分析+行为路径追踪)
跨部门协作要点
• 设计文档版本控制(Git+Confluence双备份)
• 美术资源管线优化(Substance工具链自动化)
• 音频制作超前布局(Wwise中间件早期集成)
• 技术风险评估(每月核心系统压力测试)
进度管理策略
• 里程碑逆向规划法(从发售日倒推关键节点)
• 弹性缓冲期设置(各阶段预留20%应变时间)
• 跨平台开发路线图(主平台→移植版技术衔接规划)
创建情绪板
一、创建情绪板的核心步骤
明确主题与受众根据项目目标确定情绪板的主题(如旅行、时尚、科技),并分析目标用户的偏好。例如,针对儿童应用需使用活泼色彩和卡通元素,而针对高端品牌则强调简约与质感。
素材收集与分类
• 实体素材:从旧杂志、印刷品中剪贴图片、纹理样本,或手绘草图后扫描为数字文件。
• 数字素材:通过Pinterest、Behance等平台搜索关键词(如“极简设计”“复古风格”),收藏相关图片和配色方案。整理与布局将素材按色彩、风格、情感关键词分组。例如,主色调搭配辅助色,图片与文字注释结合,形成视觉层次。
添加注释与反馈在素材旁标注设计意图(如“暖色调传递温馨感”),便于团队或客户理解。通过协作工具收集反馈并迭代。—二、实体与数字化工具推荐
实体工具
• 剪贴与手绘:使用速写本、白板或拼贴画布,自由排列纸质素材,适合快速创意发散。
• 扫描存档:将实体素材数字化后,通过Evernote分类保存,方便后续调用。数字化工具
(1) 灵感收集与整理
• Pinterest:海量图片库支持按主题分类,可创建多个画板并分享协作。
• Eagle:专业素材管理工具,支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的标签化分类与快速检索。
• PureRef:免费的多平台工具,支持拖拽图片、批注文字,并置顶窗口方便设计时参考。
(2) 协作与排版设计
• Canva:提供情绪板模板,拖拽素材即可生成美观排版,适合新手快速上手。
• Milanote:无限画布支持图文混排,实时协作功能适合团队讨论设计方向。
• Boardmix:集成无版权图库(Pexels),内置AI助手推荐素材,支持一键生成配色方案。
(3) 配色与素材管理
• Adobe Color(原Kuler):上传图片自动提取主色调,生成协调的配色方案。
• Mockplus DT:内置设计系统功能,可保存颜色、字体等规范,确保项目一致性。—三、其他实用工具拓展
• 流程与地图绘制:
• Coggle/Gliffy:适合绘制游戏世界地图或业务流程,提供流程图模板与云协作[citation:用户提及]。
• MURAL:创意协作平台,结合思维导图与情绪板功能,适合复杂项目。
• 时尚与UI设计:
• Polyvore:时尚拼贴工具,可组合服装、配饰等元素。
• Figma:支持设计稿与情绪板整合,直接关联UI组件库。—四、案例参考与模板
• 模板社区:Boardmix、Canva等平台提供现成情绪板模板(如“绿色装饰”“科技风UI”),可直接复用。
• 优秀示例:
• 旅行APP情绪板:对比“冒险风格”与“休闲风格”的配色差异。
• 时尚品牌情绪板:中性色搭配金属质感纹理,突出高端感。—通过结合实体素材的触感与数字化工具的高效性,情绪板能有效传达设计理念并激发创意。建议根据项目需求选择2-3个工具组合使用(如Pinterest收集灵感 + PureRef排版 + Adobe Color配色),并定期更新素材库以保持灵感新鲜度。